+
+ 一、初次入园咨询接待
+ 幼儿园招生联系人必须是园长或教学主管。无论是哪一种媒体,幼儿园对外公布的招生电话首选必须是园长,次选是教学主管。不要单设一般人员负责招生。以下建议是按时间顺序所安排的程序和流程,请本一加盟园参考使用。
+ 1.初次接触方式
+ 1)电话或微信方式联系。园长在接到电话或收到信息时,首先逐一、耐心和详细回答家长提出的问题,让家长第一印象深刻。接下来,当家长表示积极意愿时,主动邀请家长来园参观。如果家长应允,即刻约定好具体参观时间。
+ 2)无联系直接来园。如果家长事先未联系就直接来了幼儿园,如果其时间充裕,就直接接待和参观。如果当天没有时间参观,则预约改天的具体参观时间。
+ 2.接待
+ 接待人必须是园长,园长不在则由教学主管接待。幼儿园应设置招生接待处。可以是专门房间,也可以是园长办公室。但需要温馨的布置和茶水伺候。将家长引领到接待出让座就坐,开始交谈。请参考以下几点。
+ 1)聆听家长问题,并耐心细致回答,伺机介绍本一理念、课程等(参考本一的“宣传方案”)。
+ 2)问询孩子情况。告知家长是否还有空余学位。
+ 3)如果家长不再有问题,主动请求家长参观幼儿园。
+ 3.参观
+ 参观程序可以先内后外,或者先外后内都可以,根据情况而定。
+ 1)事先向家长承诺,在整个参观过程中,不会听到任何教师孩子的大声斥责、吼叫及不满的高声抱怨,等等。告诉家长,园里所有教师对孩子都好,这是我们幼儿园的最大特点。另一件需要事先告知家长的是,无论走到哪一间教室门前,家长都可以随时要求进去参观。证明我们有底气。
+ 2)按楼内自然设置确定参观路线。自接待处开始,从一层到二层、三层顺序参观。走到哪里介绍到哪里。大厅理念墙介绍理念,走廊介绍孩子作品,楼梯墙介绍装饰或孩子作品,等等,都须要用本一理念加以说明和介绍。此外要特别参观一下的地方还包括保健室(包括隔离室)、厨房以及功能教室(如果有,包括图书室、美工室、科学室等)。
+ 3)走到与家长的孩子同年龄段班级时,开门进去,请向家长介绍和解释当时班级正在进行的环节和活动。特别提示家长注意观察和感受教室内的师童互动氛围。同时,可以简单介绍一下签到板、上墙作品和规则及区角规则、教室区域化设置等(细节参观可以在“入班半日观摩”是进行)。教室内参观控制在8-10分钟。
+ 4)楼内参观完毕再接着看一下户外场地与设备,向家长做一下介绍。
+ 5)室内外参观完毕,再将家长让进接待室。主动询问家长是否有问题。如果有,逐一、耐心和详细作答。
+ 6)观察或询问家长意愿。如果家长参观后就决定孩子入园,那么进入入园程序;如果还有犹豫,邀请家长来园参加“入班半日体验”。一旦家长决定来,预约具体时间,然后做出安排,落实到班级和人。
+
+
+ 二、家长入班半日体验
+ 1. 预约进班时间,安排与咨询入园孩子相应年龄段班级准备按流程接待。
+ 2. 给家长发通知,将日期、时间、接待教师、班级教室名称和位置等要素列出。
+ 3. 半日体验当天,借给家长一本《一日流程》书,和给一份“咨询入园班级半日体验计划表”。
+ 4. 整个半日体验程序,完全按“咨询入园班级半日体验计划表”进行即可。
+ 5. 半日体验完毕,由园长或教学主管再次接待,询问体验情况和家长决定。如果家长决定让孩子入园,则安排入园具体事项。如果家长还有顾虑或犹豫,邀请家长带孩子来园做几次“跟班半日”活动或两周试入园体验。
+
+
+ 三、跟班半日活动
+ 对任何孩子来说,有几次跟班活动半日的经验,再入园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入园分离焦虑。因此,幼儿园可以征求咨询入园母亲的意见,给予母子几次半天跟班活动的机会。可参考以下建议。
+ 1. 邀请亲子(母亲或祖母亲)入班跟班半日,班上有专门安排。
+ 2. 第一天进班要在坐圈时给小朋友们介绍一下母子。
+ 3. 为有利于孩子适应,跟班要从周一开始,建议家长最好从周一到周五一直跟班。
+ 4. 跟班中间不要换家长,只须一位家长一直和孩子一起进班。
+ 5. 如果孩子适应好,半日跟班时家长可选择离开一定时间,不必全程陪伴。
+ 6. 嘱咐家长,跟班时母子最好能听从教师指示统一活动,尽量不要单独做事。
+ 7. 半日跟班时间限制一周。如果适应好,不须进行“试入园”,直接办理手续入园即可。
+
+
+ 四、试入园
+ 1. 规定试入园最多时间为两周,即10个园日。试入园全免费。
+ 2. 须要为孩子做“入园体检”,给家长孩子入园体检信息,包括体检地点、名称等。此外,请列出一份试入园所需物品清单给家长。
+ 3. 要求试入园时间必须是周一开始,即便试入园一周也是要求周一开始。可以是半天,也可以是全天;最初几天可以有家长短暂陪伴,这些都根据孩子和家庭情况而定。
+ 4. 将孩子每天在园情况,以微信或面对面方式与家长交流。
+ 5. 试入园第一周结束时,班长做一下评估,分析一下孩子适应得怎么样,包括是否需要继续尝试,并将结果报告给家长。
+ 6. 试入园结束后做出孩子是否适应和是否适合入园的评估报告。
+
+