+ 这里所说的民主并不是一种政治上的诉求,而是指一种人际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。这种表现形式就是,在人格与尊严面前,园长与所有的下属及员工平等。在这里,民主是一种追求,即在日常生活的人际交往互动中,在其态度和行为上,必须将尊重放在第一位。 +
++ 人际间的相互尊重意义重大。首先,尊重产生和谐。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得到他人的尊重。其前提就是,你必须尊重别人。即便在所有方面都平等的两人中间,尊重都可以产生相互效应。更何况园长对于下属和员工来说,是拥有权力的强势一方,其尊重的相互效应更容易产生。尊重必然产生和谐。因为尊重(坦诚)不给对方任何抵触的借口,因此也就不产生内耗。第二,尊重产生认同感。在心理层面上,尊重让人感到自己的价值所在。因此,自我认同感和相互认同感则随之产生。而两种认同感都会很容易地转化为人的行为动力。 +
++ 在幼儿园的日常管理中,传统的做法中有许多方面会涉及到人际间的尊重问题。这里,举个例子加以说明。假定一位班长出了一件重大的儿童意外事故。在处理过程中,应当如何做才能让这位班长得到应有的尊重?传统的做法可能是,召开全体教师(或员工)大会,强调儿童的安全问题。园长的出发点和动机都没有问题。因为,她想借助这次惨痛的教训引起对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。然而不幸的是,出事的班长也出席这次会议。在这种情况下,无论园长怎样谨小慎微,只要她提起这次事故的起因和后果,以及对其他教师的警戒,其中的每一句话对这个班长的自尊都无疑是一种伤害。这样的会有一定两种结果产生。就是对所有教师的警戒作用和对出事班班长的尊严伤害。那么,从价值上,表面上看虽然只有班长一个人尊严受到了伤害,但却由此警戒了其他所有的教师,似乎还是很划算的会议。但事实上,你让所有其他没犯错的人想到:如果将来我的班上孩子出了事,也必然像这个班长一样,其尊严也会被剥夺得淋漓尽致。在这个意义上,你的警戒会议基本上就是失败的。一种理性的处理方式是,私下里解决问题。只有这样,才能在园所文化的背景下,产生更为积极的、整体性的员工心理效应。就是私下里安慰出事的班长。当然,也要在经济上严格按幼儿园的规章制度进行惩戒。这样做,既稳定了班长的情绪,又让她感激不尽,更让所有的员工看到了你的仁慈和大度,从而由此产生“跟着这样的园长干很值得”的积极情感。事实上,在对待犯错误员工的这一类问题上(几乎每天都要面对的问题),做园长的如果能始终如一如此的理想化处理和应对,那么,一定会在相当大程度上,更容易地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园所文化。 +
+